《常州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张“愿赔”纸条带来的感动

   期次:第468期   作者:王超   
  刮了别人的车,车主不在,且在周围没有人发现的情况下,有人会选择一走了之,但我们学校的施老师却选择留下一张纸条,写明了原因并附上自己的联系方式,表示愿意赔偿。2016年12月15日的一次“小意外”让冬日的常工校园充满浓浓的暖意,也为诚信校园建设树立了榜样。
  因在倒车过程中无意间刮擦了旁边的车辆,当时又恰逢临近上课时间未能找到车主,施老师拿出纸笔留下了愿意赔偿的字条夹在了雨刮器上。事后车主联系上了施老师,妥善处理了这起意外。“之前我的车也曾被刮擦过,但对方一走了之,这让我很郁闷,也对于这个失去诚信的社会略带失望,但没想到这次,竟然有人留下这样的纸条,真的感到满满的正能量。”因到了晚上车主才来取车,当时并未发现异常,倒是雨刮器上的字条引起了他的注意,看到这条留言也让他的内心分外感动。
  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是他做人之本;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国之繁荣昌盛的保障。但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也不必说“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天你扶起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说不定你就会惹上了麻烦和官司。“人无信不立”,这是当今社会都知道的一句话,而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多?难道他们只是当这句话是挂在嘴边的说说而已?难道他们只是用这句话来哄骗别人?难道他们不知道违背了这个做人宗旨的后果?不,他们知道,他们理解,但他们做不到。金钱主导一切的今天,诚信似乎在某些人的眼里越发变得一文不值。
  其实,诚信就如同一种契约精神,我们曾经也有过伟大的契约精神。比如尾生,为了一个约定,他在桥柱下等待,结果洪水来了,但尾生为了守护承诺,抱住柱子不走,最终被大水淹死。伟大的诗人李白也为之感叹: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但后世之人却常常嘲笑尾生,嘲笑其为普天之下最大的傻瓜。但是,他真的是傻瓜吗?其实不然,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高级动物,其实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诚信,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契约,懂得为自己的契约买单,实质上是在给自己的人格担保。
  现今的大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格、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如何对待每一位身边的同学,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面对每一堂考试,都是诚信对大学生的考验,假如在学生时代就随意糟蹋自己的诚信,用虚假的学业和虚伪的态度是难以在将来的竞争中立足的。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论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都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决不能敷衍塞责、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决不能为了追逐“名利”而弄虚作假。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教育亦如此,若让学生诚信,需从教师做起,教师应当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和引导学生。
  一次意外的事故,却带来了意外的感动。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灵魂高贵。当年“小悦悦”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人性冷漠等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六旬老人陈桂华捡瓶子还万元债务的事件则感动了无数网友。我们应当树立这样的认识:诚实守信依旧是社会的主旋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以别人的过错来为自己的不诚信买单,只有人人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正能量”。

常州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350次访问,全刊已有229121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