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报》  

第01版

“前浪”与“后浪”携手并进 我校辅导员发展中心成立

摘要:本报讯 5月27日,我校辅导员发展中心成立(以下简称“中心”)暨第一期研修班开班会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师徒结对”仪式,这一“前浪”与“后浪”的携手并进,让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副校长王传金主持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近年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继制定并落实《常州工学院辅导员工作条例》《常州工学院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畅通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和管理岗位晋升制度,有效推动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发展。会上,校党委书记曹雨平和校长汤正华共同为中心揭牌。该中心将为全校辅导员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研讨培训、学习进修的平台,将成为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发展的又一“利器”。曹雨平、汤正华、王传金、朱锡芳、汪群、张兵、王萍霞等7位校党委常委受聘为该中心第一期研修班导师,吕莹璐、许文婷、王广程、陆雅君、曹其、糜泽敏、顾勇受聘为助理导师。1位导师、1位助理导师与5-8位辅导员组成一个研修小组,“师徒结对”后,导师将帮助学员完成为期两年的研修,承担起指导学员个人发展规划制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等职责;学员将依据学员守则积极参加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素质拓展等集体研究和工作研讨,努力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动能,党中央和教育部都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曹雨平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青年辅导员自身成长的需求、学校培养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的愿景等三个方面,强调了中心成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办好中心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并致力于打造出特色的工程,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导师要做到认真负责履职尽责;学员要珍惜机会积极参与,通过中心这个平台,着力提升素质能力,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王传金对本期研修班的研修时间、导师职责和学员守则、研修任务、研修形式、结业考核等作了说明,并对二级学院辅导员工作室的创建提出要求。开班仪式后,各组随即召开见面会进行第一次集中研修。据悉,该中心将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主题研讨、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研讨,探索应对策略,提出解决办法,剖析典型案例,分享成功经验,提炼理论成果。

8年磨砺,马树杉教授团队交出力作《常州地名历史文化大辞典》

摘要:本报讯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5月16日,我校原院长马树杉教授团队历时八年编撰的力作《常州地名历史文化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隆重首发。作为常州市政府大力支持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大辞典》的问世开创了全国地名历史文化典籍研究的先河。 “我们要把地名全部梳理出来,找出每个地名出现的最早时间,以及后来它们的发展和消失,或者是现在还在发展的情况,都要说清楚。” 主编马树杉如是阐释编撰此书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年来,在马树杉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田野调查核实地名沿革、查阅500余部典籍和现当代文献以考证内容原委,并搜集常武地区自有史以来至2010年间所有有文字记载的地名,对其源流、相互关系和文化特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梳理、分析、研究、考证,并用一种创新的体例,对22687个地名列目编撰,对15375个不同地名立目解释,在相关条目下分释了7312个同名地名,成为常州市迄今为止编纂的内容最全、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古今地名工具书。该书共403万多字,收词1.9万条,包括历史上常州(郡、府、路)核心区域(常州城区和历代所属晋陵、武进、阳湖)范围内曾产生并使用过的地名,内容分为序言、前言、凡例、目录和词目表、正文、附录、后记八大部分,具有地名搜集“全”、内容阐释“详”、史料论证“足”三大特色,兼具创意性、特异性和权威性三大特点。在一般地名词典释文后,附设“史载”“附着”,是其创新和特色所在。如词条“桥”,本书仅就异地同名的“太平桥”便收录古今桥梁17座、村落4处。又如词条“常州”,“附着”以大多冠名“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有锡剧、留青竹刻、梳篦、乱针绣、掐丝珐琅画、象牙潜刻、龙泉印泥、烙画、滑稽戏、评话等。在汇集“释义”依据的“史载”中,除一般全国通用典籍外,查阅参考各类历代正史、地理专著、地名词典、历代方志等主要文献369部。该书还收录了地名出现的时间和空间信息,能看出古今地名对照和变化。作为一部“发现常州、了解常州、记住常州、宣传常州”的鸿篇巨著,《大辞典》既展示了常州地名的美与奥秘,更是对常州历史上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和一段段难忘光阴的原味呈现,对宣传、普及和传承发展常州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将成为展示新时代常州“城市文化之光”的新名片。同时也是我校在扎根常州服务地方、发挥地方文化研究智库作用的又一产教融合新成果和新贡献。

我校举办师范学院改革发展研讨会

摘要:本报讯 粹化女学创业艰,弦歌不辍文脉连。百年历程风雨兼,薪火相传初心延。5月16日,常州市教育局、天宁区教育局、钟楼区教育局、新北区教育局有关领导齐聚我校,与校领导曹雨平、汤正华、王传金、张兵,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范学院党政领导共话师范学院建设、改革与发展。副校长王传金主持会议。校长汤正华致辞,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现状、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他指出,学校正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两大特色,并就服务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适应常州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等具体措施与做法作了介绍。师范学院副院长王瑛从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传承百年师范传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对学院建设发展五年计划作了介绍。在专家论证环节,大家经过充分研讨,一致认为五年计划导向鲜明、任务具体、特色彰显。同时从师范发展的历史传承、师范建设的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设置、资源利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他们深情回顾了师范精神的薪火相传,指出师范学院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传统、优质的师资、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离不开严格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学业管理。师范教育一脉相承,要把好优质生源的进出口关,让优秀人才留在常州、扎根常州,推动常州基础教育不断发展。  校党委书记曹雨平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常州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各位专家对教育的热爱,对师范学院发展的关爱。专家们的金玉良言和各方面的意见将促使我们对教育进行不断反思。他指出,百年师范,人才辈出,灿若星辰,文脉相传,常工人要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常州人民的期待。师范教育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主渠道,既关系教育的明天,也关系常州的未来。常工人要坚定教育情怀、教育信仰,充分认识到师范办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形成行之有效的发展报告和中长期计划,积极行动,再创师范教育的辉煌。同时,更好汲取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扎根常州、融入常州,创新服务常州的新想法、新做法、新办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强调,师范教育要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开放办学,依托学前教育中丹合作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图片新闻

摘要:◎5月20日,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光一行来校调研。常州市副市长陈正春等随行。校领导曹雨平、汤正华、朱海山等陪同调研。会上,校长汤正华介绍了我校建设发展情况及财务运行状况。陈正春就常州市对我校的财政保障、校区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作了说明,并就通过省市共建模式进一步支持我校事业发展及内涵建设提出建议。赵光对我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表示将进一步关心和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

喜讯集锦

摘要:○近日,共青团江苏省委、共青团常州市委分别发布表彰决定,我校团委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光电工程学院团委、外国语学院团委、人文学院团委被授予“常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2018级1班团支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6级2班团支部、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文)专业2017级团支部被授予“常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校团委  顾勇) ○5月26日,常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对2019年度全市老科协工作进行表彰。我校老科协获2019年度常州市老科协优秀集体,会员李红、副会长张建生的调研报告分获优秀调研成果一、二等奖,会员莫彭龄和戴建国获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会员韩沛苇的征文获省老科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我为祖国献青春”优秀征文奖。(离退休  陈勇)

第02版

唯沉潜 得光明 ————“空天地信息感知与无人机应用研究”团队实记

摘要:2019年11月,以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吴峰教授为领衔人的“空天地信息感知与无人机应用研究”团队获批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不仅实现了我校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零的突破,也标志着我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个团队历经了怎样的一番磨砺蓄势,终得正果;荣誉当前,这个团队在坚持什么;放眼未来,这个团队有哪些规划和愿景?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与该团队的吴峰、毛国勇、陈功、崔翠梅、相入喜等老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深度采访。坚守如一  抱团并进聆听着几位老师如数家珍般的款款而谈,翻阅着厚达近40页的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不难发现,这个团队最终成功入围的秘密,除了成员们坚守如一、抱团并进的精神,更在于他们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厚的科研实力。该团队集结了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的相关学术骨干教师18 人,其中,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共 5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和境外大学进修经历的有11人,具有企业工程研发经历15人。依托电气工程和软件工程这两个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高校特种电机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常州市智能感知与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常州市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该团队在遥感数据采集、卫星导航、无线信号传输和大数据处理等领域拥有四旋翼无人机、三维扫描成像系统、高精度卫星定位设备、微波频率—频谱分析仪等一批“硬核装备”。早在2004年,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吴峰就开始了卫星自主导航关键技术、空间遥感大口径望远镜成像复原理论和方法的研究。2008 年始,针对遥感卫星成像过程中云雾干扰问题,又开始主攻单幅遥感图像去云雾处理的研究与技术攻关。日积月累,他在遥感、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领域经验逐渐丰富,并吸纳其他人员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先后与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华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蓝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围绕锂电池、导光板等产品一致性检测和智能仪器控制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团队真正开始朝着空天地信息感知与无人机应用研究方向蓄势用力。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随着人工智能和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兴起,团队聚焦于机器学习理论和人工智能算法,开展深度神经网络优化设计、大数据处理等项目研究。2016年,承接江苏优埃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的无人机飞控技术开发项目,以及电站、电网检测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等信息感知应用开发项目,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依托常州市智能感知和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该团队组建师生队伍搭建了柔性光伏板温室大棚,并采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及温度传感器方法实现了光伏热斑检测。在融入学校“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的过程中,团队与孟河镇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将光伏热斑检测成果应用于孟河镇天合光伏农业大棚基地,取得了一定示范性效果。 精钻细研  累足成步作为团队带头人,吴峰以第一作者在《Applied Optics》《Optical Review》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8 篇、EI 收录 8 篇、CSSCI 收录 1 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专利 2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各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招标项目1项,经费900万元。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团队核心成员朱锡芳、崔翠梅、钱诚、陈功4位博士均成绩卓越。他们均“出身”国内著名大学相关重点学科和专业,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图像信息分析处理、飞行器自主导航、无线信号智能传输与处理等方面兴趣相投,并各有所长。近年来,朱锡芳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作为负责人,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常州市科技进步奖、以及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奖等科研奖励多项。崔翠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课题8 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SCI/EI 12篇,申请专利 6 件。钱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二区以上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 6 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三等奖1项。陈功主持江苏省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SCI、EI 检索 4 篇。获常州市科技进步奖、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9件,成果转化 5 项。先后获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全国自动化专业青年教师实验设备设计大赛三等奖。在他们的大力加持下,团队成员协同创新、抱团发展的意识逐渐加强。每一个项目(课题)的人员构成均可以为此佐证。近 5 年来,团队共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项,在《Nonlinear Dynam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Pattern Recognition》《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论文10 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30件,获批省级以上学科平台4个,市厅级以上学科平台6个。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新增产值近5000万元。在老师们的指引下,学生团队也佳绩频传,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国家一类竞赛奖项20余项。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不负美誉,再创辉煌。获批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后的大半年时间里,该团队并没有按下“暂停键”,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按照申报书的规划跑出“加速度”: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卫星资源和地面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研究空天信息智能感知理论,实现对无人机的高精度导航,提高其飞行安全性。开发多源信息智能处理算法,设计高速率、抗干扰的空间无线传输网络,构建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自主性强的无人机空天地信息感知系统。开展复杂场景下的无人机应用研究,意欲提升常州乃至长三角地区信息感知技术水平、无人机研发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顶天的规划,必须通过落地的行动来实现。自去年11月以来,团队进一步务实推动与常州乐萌压力容器有限公司、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优埃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他们深入企业,依托企业平台,做实验、写报告(文章)、开展技术研究、申报省产学研合作项目(课题)、申请发明专利,与企业联合申报系列奖项。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们手上还未结题的各个项目也在按照原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成绩催生实力,实力激发自信。放眼长远,这个团队却依然慎终如始,规划实在而清晰:做好市重点实验室项目结题、与企业联合申报获批的省成果转化项目中期答辩的各项准备;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吸引更多学生在学科竞赛平台上获得素养锻炼和能力提升;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为电子信息学科申硕打基础;进一步扩大合作企业范围,发挥人力、技术等资源优势,助推企业发展;拓展社会服务空间,强化实验室的社会关注度;扶携更多年轻教师融入团队,壮大团队力量和规模,保证团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摘取学校排位第一的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提升学校声誉;把好产业数字化机遇,利用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向前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服务好常州市“五大明星城”建设,尤其是科教创新明星城建设。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团队建设和学校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这个团队始终目标明确,方向清晰,行动坚决。祝愿他们得偿所愿,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光明大道。

第03版

直播带“货”打造“适合的教育” 我校学生社团“云”端绽放风采

摘要:本报讯 居家在线上课之余可以做点什么?我校学生这样做——化身“网红”进行直播带“货”。不过,他们“推销”的不是实际商品,而是自身的看家本领。护理急救技术、沟通表达技巧、体育运动理论、建筑模型设计……花样繁多的“货”通过学校“云社团、微课程”活动,被“云”分享。30多位学生社团负责人化身“网红达人”,在线开启直播带“货”模式,实现了人均150人以上的课程参与度和覆盖面。“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校通过激发学生社团活力,让社团风采绽放“云”端,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的学习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4月初,“云社团、微课程”活动发起伊始,校团委就收到了诸多社团的活动申请,经过严格审核,最终共有49门课程获批上线,涉及知识普及、作品创作、文化宣讲、体育健身等多个领域,学生选择自由度大。这些课程皆由发起社团围绕“百花齐放云社团、各展特色微分享”主题,立足自身特色,选用钉钉、微信、腾讯会议等互联网平台进行组织开展,帮助广大同学做好特殊时期第二课堂“云学习”。线上课堂以服务第一课堂为主旨,让学生社团成为第二课堂“停课不停学”的先锋实践者,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育人功能。通过一个多月的运行,“云社团、微课程”活动受到师生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学生们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叫好称赞,社团成员们为这一难得的锻炼和宣传机会全力以赴。从活动策划、主题选择、课程安排到PPT制作,所有课程环节除指导老师的必要指导外,其他均由社团成员一起商量讨论后完成。可以说,每门课程的顺利开展,既是对社团形象的积极展示,也是指导老师和全体成员心血的凝聚。19级学生陆家叶根据兴趣爱好报了华夏礼仪汉风初赏、手机摄影技巧分享、云探古城三门课程,他说:“这些课程的开设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让我学到了新知识和新技能。”“因为经验不足等原因,我们在课堂上没法做到跟老师一样从容自如,但这次特殊的上课经历,锻炼了我的管理和应变能力,也让我对老师的辛劳和不易有了更深的理解。”校四星级学生社团北斗星新媒体工作室主任徐静如是说。北斗星新媒体工作室的微课程是关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由徐静担任主讲人,这次“小老师”的经历,既让她收获了成长,也懂得了珍惜。“四位同学的辅导较全面、较专业,基本囊括了校园媒体人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要求;准备充分,授课认真,堪称看家本领的大分享。”这是校五星级学生社团大学生通讯社指导老师周绍萍在课堂点评总结环节对课程成效的肯定话语。“学校搭台、学生唱戏、教师服务、行政支撑”,一直以来,我校将学生社团建设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投入力度,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到台前,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实践能力。现在,日益丰富的社团活动已成为我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这些平时点滴学习的积淀和视野阅历的提升,也为学生的未来积聚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产教融合进行时|规范运作 信息共享 协同创新——二级学院落细落实“薛家共识”侧记(一)

摘要:2019年12月28日,我校与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一院一镇,百团百企”2.0版合作试点启动,达成并发布了“薛家共识”。各二级学院按照“规范运作、信息共享、协同创新”的思路,集聚优势学科力量和创新团队,紧扣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进“薛家共识”10条核心内容落细落实,致力探索更加务实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模式。 本期,重点分享以下5个二级学院的具体做法及其所取得的成效。■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精准聚焦,强化落实,助推“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2.0版再上新台阶该院认真领会学校“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2.0版“薛家共识”相关精神,整合人才和科研资源,发挥学科优势,紧抓企业转型升级新机遇,精准聚焦企业技术难题,组建科研小分队开展技术攻关,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联合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江苏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建设。组织教师与比格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可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智能化杀菌消毒产品。该产品采用360°旋转无死角的特制喷头和全天候的物联网安全监控,相比传统的消毒设备优势明显,目前已处于试用阶段。联合环能涡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航空发动机构造》和《典型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两门特色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微型涡轮发动机控制/测试科研平台,促进航空制造专业快速发展。与万盛铸造有限公司、韩国岭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申报江苏省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创新项目,整合优势资源,扩宽产教融合工作国际视野。与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大华环宇机械制造公司、晨安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戴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南大紫金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自动化装备设计与研发。与巨竹由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签订引企入校项目。该项目在共建学生实习平台、合作开展科研与学科实验室、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产教融合模式。与爱伦机械有限公司、必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东仕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省科技进步奖。 ■光电工程学院: 校企联合  虚实结合近半年来,该院积极落实学校“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2.0版“薛家共识”相关要求,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多线发力,通过校企联合、虚实结合等途径,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组建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系主任等骨干人员为成员的队伍,确保90%的专任教师都参与到产教融合工作中。疫情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科研队伍赴新盛电器有限公司进行产教融合洽谈,双方顺利完成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联合申报工作。在奔牛镇政府组织协调下,深入众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产教融合交流,达成联合申报省部级平台项目的意愿。牵头组织学校其他科研团队与龙城洪力液压有限公司交流,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高度重视引企入校工作,与鼎先电子有限公司多次交流,明确产教协同育人重要意义,并将该公司作为第一批成功引进的科教融合型企业入驻产教融合大楼。组织科研团队对接企业需求,双方合作进行半导体器件开发,第一笔经费已到账,相关科研合作正在稳步推进。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产教融合 校企联合 虚实结合》,全面报道学院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截至5月中旬,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已突破全年计划的40%,为完成全年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与管理学院:深入对接促合作? 搭建团队强培养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打乱了各项工作的节律,也给各项工作的推进带来不少困难。面对特殊形势,经济与管理学院沉着应对,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坚决贯彻落实“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2.0版“薛家共识”的精神要义,深入乡镇园区、企事业单位对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专门团队强化人才培养。在校领导周全法、汪群带领下,先后赴西林街道办事处、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调研走访。与产教融合工作办公室一道赴罗溪镇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对接交流。4月份以来,相继赴江苏奉献科技有限公司、奉献橡塑有限公司、小飞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苏酷太厨房用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对接,洽谈研发合作、产教融合基地和实验室共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电子商务业务合作等。并与苏州鱼尾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产教融合协议。组建产教融合工作小组,由院长作为工作小组负责人,整合相关师资力量,推进产教融合各项工作。根据学科和专业资源条件,组建电子商务、财管管理两个专业的产教融合教学团队,规划设计今年的校企合作课程,推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开展校企合作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强化人才培养。 ■艺术与设计学院:面点结合,扎实落实“薛家共识”该院深刻领会学校“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2.0版“薛家共识”精神内涵,面点结合,扎实将“薛家共识”落在实处。面上,建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系主任等骨干人员为组员的产教融合队伍,确保学院80%的专任教师都参与到产教融合工作中。面上覆盖,点上发力,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赴连云港东海县进行交流,双方就水晶品牌设计、水晶产品智能制造、废旧资源再设计等达成合作意向。赴薛家镇进行产教融合深度对接,在营商品牌打造、体育公园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产教融合,加强对接交流今年以来,该院认真学习贯彻学校“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2.0版“薛家共识”,积极发挥教授博士作用,充分服务产教融合,加强与新桥镇、薛家镇及高科技企业对接,推动“薛家共识”落细落实取得新进展。服务产教融合,做好穿针引线工作。邀请江苏尊道科技有限公司来校与产教融合工作办公室、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对接,洽谈产学研合作,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加强对接交流,服务新桥发展。赴新桥镇政府,就进一步落实“薛家共识”深化2020年校地产学研合作与党建共建工作进行对接交流,明确新的努力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课题调研。调动教授、副教授和青年博士积极性,与市委组织部等紧密合作,开展各类课题调研,发挥智库专家作用,助力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目前,正在推进的研究课题共4项,其中,市委组织部重大课题1项、市委统战部招标课题1项、新北区政协委托课题2项。

产教融合交流

摘要:○5月18日,副校长张兵率队赴常州优客工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交流。双方就众创空间的场地入驻、政策资金、活动组织、运营管理等进行充分交流,表达了共办创新创业活动和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意向。张兵强调,要以这次学习交流为契机,借鉴社会创业孵化载体的先进经验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我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基于产教融合应用型大学建设,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创新创业 吕敏)○5月22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全法一行赴竹箦镇政府,就常州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溧阳分中心、常州工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溧阳分院筹备工作进行交流。会上,竹箦镇镇长张国良介绍了竹箦镇的产业优势及总体经济特色,对我校连续4年派3任挂职干部到镇上开展工作予以肯定,就我校跟竹箦镇长期在科研项目、平台联合申报、产业学院共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合作和帮助表示感谢,希望双方持续性合作并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周全法立足我校创新学科、特色优势专业和现有的教研资源,针对竹箦镇特色产业发展和园区环保综合系统等方面可进一步拓展的合作内容提出具体建议,双方就此进行深度探讨。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章瑜表示,我校将继续派驻溧阳的挂职干部,希望地方政府派驻干部到我校,稳固桥梁纽带作用,深度开展合作。(产教 曹霞)○5月25日,副校长汪群率经济与管理学院有关人员赴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调研。管委会副主任杨国忠介绍了度假区整体规划、文化理念、旅游项目和管理运营模式等情况。汪群介绍了我校配合常州市“五大明星城”建设所做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展,要求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度假区提档升级为契机,以“文旅休闲研究所”为平台,与管委会合作建立政产学联盟,为度假区打造“长三角首席道养休闲度假区目的地”提供智力支撑。双方就“后疫情时代”茅山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品质提升、营销策划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经管 张巧凤)

常工芳华

摘要:○1982年5月  中共常州职业大学、常州市职工大学委员会建立,陈伯明任党委书记,羊淇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强任副校长。○1983年5月  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接受156万美元世界银行贷款用于引进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989年5月  江苏省政府批准学校级别为相当于副厅级。○1990年5月  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陈华林任党委书记,徐光三任纪委书记(兼)。○1994年5月  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卢进南任党委书记,何磊任纪委书记。  ○1998年5月  召开第四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卢进南任党委书记,何磊任纪委书记。 ○2007年5月  教育部确定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良好”。○2014年5月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金波、市委书记阎立等到校宣布:王建明同志任校党委书记。○2018年5月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进校进行为期五天的现场考察评估。○2019年5月  江苏省首届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第04版

这一生青春永久,我们如初!

摘要: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这一生青春永久,我们如初!”是六年级一个即将毕业的女孩子写给自己多年的好友的。这不禁令我诧异: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成熟了吗?也许在大人的世界里,他们年纪太小,哪里懂得什么是青春,但在我眼中,这种很纯粹的祝福也只有在这个年纪了。青春,从何时开始,又在何时结束,从来都没有确切的定义。在中年人眼中,我们大学生正值青春;在大学生眼中,高中、初中的时候才叫青春,因为在那个年纪可以单纯地追求梦想,也可以很单纯地去喜欢一个人。在进入青春前,我们总是对他充满向往,在各式各样的小说、电视剧、电影中寻找他的痕迹,可当我们真正到了那个年纪时才会明白,原来青春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我们的青春都是平凡的,平凡地去追求自己的梦。高中三年埋头于题海,没有逃课,不打篮球,没机会去看自己追了很久的明星的演唱会,成绩也很普通,平凡的和自己的好友度过每一天。“嘿,你去打水吗,我们一起上厕所吧”,也许这就是女生的小癖好,去厕所一定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吃饭时吃一样的饭菜,拍毕业照时一定要穿一模一样的衣服作为友谊的见证,恰恰就是这样平凡而纯洁的感情成为那三年里疲累枯燥生活中唯一的色彩。席慕容曾在她的诗篇《青春》中这样写道:“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当我们已然发觉青春逝去时,却想不起曾经的我们,于是我们依托照片、影像、博客等方式来记录青春,只愿在多年以后能拾得一点点的记忆。这一生青春永久,我们如初!现在想来这是最美好的祝愿了,也许我们终究无法挽留,然“流水不因石而阻,情谊不因远而疏”,我仍旧期待着白发苍苍的我们还能紧握住彼此的手,轻轻唤一声“朋友”。

参观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感怀

摘要:(其一)那时烽火乱神州,涂炭生灵不自由。鱼水军民抗日寇,民族志气耀千秋。(其二)革命老地探初心,救国救民真理寻。生死置之何有顾,英雄情志至今吟。(其三)太华山上风光异,叠翠流金秋意浓。烽火狼烟存记忆,临高怀远越千峰。

青春

摘要:小时候印象中青春似乎是一段离我很遥远很遥远的日子当小学音乐老师带着我们在偌大的教室里合唱那首《青春舞曲》时我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那句我的青春就像小鸟一样不回来到底什么意思只知道手里攥着一根棒棒糖在悠扬旋律中回味甜滋滋的味道 后来不知从何时起我小小的心房里开始藏匿自己喜欢的人于是在情窦初开的日子里所谓青春就变成了爱情就是荷尔蒙的代名词夏日的风不但裹挟了那一行行情书浸染的墨香而且糅进了少女长发特有的芬芳 突然有一天当所有的年少轻狂都不敌岁月窖藏 当昨日的誓言都化作过往云烟我才发现哪有什么不朽的青春啊青春分明就是一趟永远都不可能再复制的旅程不管一路朝阳还是风雨兼程起点早已刻下你我出发时的样子 今天我想满怀真情地说上一句青春万岁尽管前方不会静好如诗但是谁让我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呢 希望在这张单程票的终点我能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其实,青春是最美的芳华

有种品质叫勇敢——观电影《弱点》有感

摘要:最近看了一部名叫《弱点》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木讷的非洲裔男孩迈克尔·奥赫,在陶西一家的帮助下,逐渐找寻到了自己,最终成为美国职业橄榄球员、联盟选秀状元的故事。不可否认,这部触及心灵的影片弘扬的是善与爱、美好与希望,但我想也从中看到了——勇敢。在我看来,隐藏在迈克尔和陶西一家善良品质下的勇敢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在迈克尔进入教会学校之前,教练就曾经说他是一个勇敢的男孩。一个父母离异、母亲吸毒,甚至无家可归只能在邻居家沙发上凑合的木讷的黑人男孩,想要争取优质的教育,相比那些自甘堕落甚至不敢靠近教会学校200英尺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勇敢的。学校的一场女排比赛结束后,迈克尔独自留下来收拾垃圾,或许有人说这个行为正说明迈克尔善良,但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他的勇敢。换作是我,我敢说我没有勇气这么做,我害怕别人评论我。同样面对过如此境况的还有陶西家庭的女儿科林斯。当母亲经人提醒问她对于家庭新成员黑人迈克尔的加入能否适应时,她回答“他们都是一群蠢孩子,谁在乎他们说什么”。由此可见,在那个饱含偏见的环境中,定是有人对黑人男孩、白人女孩住在同一屋檐下有过臆想,而科林斯就敢于正面忽视谣言,甚至在学校里公然抛下伙伴和迈克尔一起学习。陶西夫人也是勇敢的,在迈克尔对他们的关爱产生质疑独自逃走的情况下,对混乱的贫民窟十分害怕的她,只身踏上寻找迈克尔的路,甚至面对地痞对迈克尔的污蔑敢于正面驳斥。而陶西一家最勇敢的一件事就是将迈克尔印在了贺卡上并给各家送去,这一举动在有严重肤色歧视的环境下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有人说:“不是每一个像迈克尔一样背景的孩子都能这么幸运得遇陶西一家。”我想说的是,迈克尔能遇到陶西一家绝不是偶然,契机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是迈克尔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勇敢。我从影片中得出的感受是:无论境况如何,都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善良,摆正自己的三观,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人生。 

觅渡

摘要:

常州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4323次访问,全刊已有2299314次访问